豆腐好味烹饪不难
撰文 王 云
编辑 保健君
民谚云“吃肉不如吃豆腐,又省钱又滋补”,豆腐被誉为“植物肉”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这就要从大豆所含的蛋白质说起了。
大豆蛋白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,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,除蛋氨酸略低外,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,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。
在营养价值上,大豆蛋白可与动物蛋白等同,在基因结构上也最接近人体氨基酸,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。
有着这么高的营养价值,可富含大豆蛋白的豆腐价格可比各种肉类便宜多了,您说豆腐能不植根于民间、深受百姓喜爱吗?
除了营养丰富、物美价廉,人们喜欢豆腐还有其他原因,一是豆腐口感细腻柔滑,老幼皆宜,还易得易做;二是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,有关豆腐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。
据不完全统计,在我国“有名有姓”的豆腐菜肴就有近千道。好多名菜不但看起来悦目,吃起来味美,围绕着它们还各有典故传说。
鲁菜中的名菜“锅塌豆腐”据说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喜爱,广东客家人年节喜宴上必有“客家酿豆腐”这道吉祥菜,四川的“麻婆豆腐”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淮扬菜“文思豆腐”美得不似人间食物,鱼头豆腐、八珍豆腐、蟹黄豆腐、百花豆腐……跟豆腐有关的名菜数不胜数。
您可能听说过“千滚豆腐万滚鱼”的说法,意为豆腐在烹制时烧制的时间越长,吃起来味道越好。豆腐和鱼都是相对耐烧的食材,时间够长,味道才够美。
说到炖菜,用我国特有的传统炊具砂锅来慢炖才更入味,这个“炖”法,江南地方有称“笃”,“笃”字本义为马行缓慢,引申义为忠诚、一心一意,用这个字来形容小火慢炖,感觉更为形象传神。
那么烹饪豆腐还有什么别的手法和诀窍呢?
首先选材很重要。
做不同的菜要选不同的豆腐。我国的豆腐主要有北豆腐和南豆腐两种,因制作方法不同,两种豆腐的质地、口感都有差别。
比如豆腐炖鱼这类菜肴,应选用质地较硬、韧性强的北豆腐,而麻婆豆腐、百花豆腐等菜肴多选用含水量高、口感细腻的南豆腐。
其次,豆腐在烹饪前都要先预处理一下。
切好的豆腐先用加入少量盐的冷水浸泡,再放入热水锅里微煮,但不要煮沸,否则豆腐会出现蜂窝,口感也会发硬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豆腐烹制时不易碎,还可以去除豆腥味。
荷包豆腐
原料
南豆腐,胡萝卜,香菜,蛋清,香油,精盐,白胡椒粉,淀粉,清汤,葱姜汁。
做法
豆腐洗净,切去硬边;用刀把豆腐压成细茸泥;豆腐泥放入容器里,用蛋清、精盐、白胡椒粉、淀粉等调拌入味,搅拌上劲。
胡萝卜切细末;香菜择洗干净,摘取绿色嫩叶清水浸泡。
汤匙洗净擦干,用香油涂抹;豆腐馅挤入汤匙里,用竹板刮磨平光,做成荷包坯子;胡萝卜末和控干水的香菜叶点缀在荷包坯子上。
把做好的坯子放入蒸锅,用小火蒸熟,取出码盘。
炒锅上火,放入适量清汤、葱姜汁、精盐、白胡椒粉烧开,用淀粉勾芡,淋入香油搅匀,浇在荷包豆腐上即可。
特别提示
这道菜制作不算复杂,突出特点在菜形干净清爽,味道清香,引人食欲。所以做菜要细致,尽量将“荷包”做得好看一些,喜厚味者也可以在荷包上点缀一些金华火腿末。
三鲜豆腐
原料
南豆腐,水发香菇,冬笋,口蘑,青豌豆,葱姜汁,绍酒,酱油,精盐,白糖,白胡椒粉,香油,花生油,淀粉,清汤。
做法
豆腐切成长3×2×2厘米大小的长方块,先用盐水略浸泡,再用热水略烫,捞出控干水。
香菇剪去蒂、揉洗干净,切小于豆腐的片;嫩冬笋尖切小于豆腐的片;口蘑切片。
炒锅或平锅上火烧热放油(部分花生油、部分香油),油热后煎豆腐,边煎边晃锅,煎至两面金黄色,倒出控油。
锅里倒入适量清水或清汤,烧沸后下入香菇片、笋片、口蘑快速焯水后捞出。
炒锅上火放入底油,油热放葱姜汁、绍酒、清汤、酱油、豆腐、香菇、笋片、口蘑、豌豆,用精盐、白糖、白胡椒粉调味,略烧后用淀粉勾芡,淋几滴香油后出锅盛盘。
特别提示
此菜以清淡为主,调味不宜过厚。另外煎豆腐时特别要注意用小火,勤晃锅,煎出的豆腐要黄而不焦。
作者简介
王云,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,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。
阅读《中老年保健》杂志5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
以上为《中老年保健》杂志原创作品,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!